汽车行业复工复产交流会会议纪要20220417

会议纪要 2022-04-18 22:10

【专家核心观点】

上海疫情影响程度:对行业影响严重,超出预期。原因:1、上海上世纪80年代引入大众、通用等欧美系车企加速了周边配套零部件体系的建立,10大零部件供应商入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等都在上海地区,对全国零部件供应产生关键影响;2、上海是重要的港口,进口零部件仓库建在上海周边,物流不畅。

各车企减产情况:4月第一周全国汽车批发量同比-40%。上汽大众批发-84%,一汽-80%,通用-98%,其他-10-20%,也不理想。

库存情况:库存状态3月明显改善,307万库存。相比去年4月底340万,12月底307万,处于比较正常的状态。自主品牌库存在48天;新势力26天;特斯拉基本没有库存,2天库存;豪华车45天;合资车50天。主流车企库存比较合理。

零售情况:渠道的促销幅度9.7-10%,处于正常较低水平。经销商没有库存和价格压力,情况良好。

复工复产:下周一启动复产复工的压力测试,整个行业将从完全停滞的状态逐步启动运转,并且根据上汽预期的节奏,如果顺利最快3-4天恢复单班生产,一周后启动双班生产。目前看到的白名单666家,其中汽车产业作为核心的支柱产业,有300多家。实际上汽申报307家,实际批复239家;第二批的名单正在拟定中,上汽是计划1192家,后续预计要一周时间审批。

产能预期: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产能有一个爬坡的过程。上海20号之后能逐步解封,后面一两周会有巨大的产能释放。我们汽车的生产能力是很强的,17年最高月产量262W。去年最低的时候月产量149W,12月恢复到250W,生产弹性很大。目前3月份产180W,4月预计产120W,-50%+,有巨大的恢复空间。

【汽车组观点】

周五汽车板块尤其是零部件板块就上海复工复产的预期开始发酵上涨。对行业复产复工的预期情绪的推动主要来自三个维度的信息:

1)部分汽车企业家公开表达上海因疫情停产对周边地区甚至全国汽车产业链造成影响的担忧;

2)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开展复产复工相关工作。工信部派出工作组到上海,表示将多措并举支持在沪重点企业稳定生产;上海市经信委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明确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3)上汽集团发布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确认4月18日将开始启动复工复产的压力测试。

上海是国内汽车产业核心地区,包括上汽集团、特斯拉以及各大零部件厂商。目前因疫情影响,在沪的企业处于全面停产停工的状态。比如上汽反馈,集团下属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经过前期封闭生产,库存物料以及消耗完毕,因物流不畅通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上海零部件企业停产也导致周边地区整车企业停产,包括蔚来汽车、长城汽车坦克品牌,甚至在广州的东风日产。东风日产表示在上海有83家供应商,大部分是电子类产品。

上汽是此次上海复产复工压力测试最核心的企业,参考上汽的举措,压力测试的运行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

1)人员:上汽目前有约3万名员工封闭在厂区,首先需要完成人员换防,需要与员工社区协调,并保证厂区不出现阳性;

2)物流:目前上海对外物流不畅通,解决措施有两个,一个是设立中转站(上汽已经与周报地方政府协调设立,并且前几日昆山的物料已经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交付,方案得到验证),申请跨省通行证(上汽已经向中央申请)。

下周一复产复工的压力测试虽然不是真正生产恢复正常,并且在确保疫情防控底线下压力测试的推动或许有很多挑战,但是整个行业将从完全停滞的状态逐步启动运转,并且根据上汽预期的节奏,如果顺利最快3-4天恢复单班生产,一周后启动双班生产。

因此我们认为下周的压力测试将是行业基本面重要的边际改善的拐点。对于板块,我们认为悲观预期基本见底。参考2020年疫情后以及2021年缺芯改善后板块的表现,行业供给侧受到扰动产生的调整是短期的,随着扰动因素的褪去,板块迎来反弹。

2020年疫情改善后,板块自5月启动一波上涨,至年底汽车指数上涨超50%;2021年行业面临缺芯影响,尤其是在三季度,板块经过9月的调整,10月随着缺芯边际改善板块启动反弹并创新高。

我们认为,汽车疫情扰动都是短时的,行业的大逻辑并没变。板块从2020年启动的一轮强势上涨,其背后的逻辑是行业结构的变化,包括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自主品牌份额的增长:

新能源车:2020年下半年起,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超预期攀升,自2020年4月的4%提升至今年3月的25%。

自主品牌:2020年自主品牌份额32%,2021年提升至38%(历史新高),今年1-2月自主份额继续提升至40%。

无论是新能源趋势还是自主提升份额的趋势,目前都没有改变。

供给侧扰动下板块回调使估值具备吸引力,当前悲观预期已经释放(吉林的一汽已经复工,上海正在推动复产复工),板块迎来布局时点。

【电新组观点】

行业的复产复工的工作已经逐步开展,我们从规划、实际困难、以及具体车企的情况进行介绍。

1、规划情况:

时间:复产时间从最早规划的8号到目前最终敲定18号,已经获得审批,但18是员工进入公司的时间,后续真实的生产需要依托人员和物料到位情况,预计需要2-5天不等。

公司及供应链情况:目前看到的白名单666家,其中汽车产业作为核心的支柱产业,有300多家。实际上汽申报307家,实际批复239家;第二批的名单正在拟定中,上汽是计划1192家,后续预计要一周时间审批。

员工情况:

1)原来公司内部有一些驻守的员工,这些员工目前还处于工作状态:主机厂由于缺少零件,基本已经库存用完,无法连续生产。零部件厂很多为了保供外地的车企,继续在生产,但也遇到了原材料物料进不来也比较困难。

2)新复工人员,要求18号倒推7天,就是4.11日起开楼栋无阳性的人才能安排出勤。原则是优先郊区,其次市区,先防范区、再管控区再风控区,335号名单已经获批,出来的人已经做好了封控一个月的准备。

2、实际困难:

√人员来说

1)之前封闭生产的,需要做一些轮换(毕竟接近一个月了),所以实际出来的人需要更多一些才能轮动;

2)新进入的人员,名单已经昨天基本落实,整车厂的人员到位和复工情况比较好;零部件厂由于公司分散,有些社区还不放人,今天反馈遇到这个困难的零部件公司较多,后续还需要沟通。对应到车企来说,例如大家比较关注的Tesla满足单班生产的人员基本已经接到。后续计划封闭式生产。

3)生产一定以无感染为前提,后续这些企业的核酸、抗原检测、住宿都需要由自己的公司进行安排,因此不具备大面积快速复工的管理条件,只能是小批量爬坡生产。

√物料来说

1)生产端:

白名单上的300多家基本为一次件供应商,但实际一台汽车有1000多个零件,每个零件下面还有很多的二次散件供应商也需要复工,因此后续还有会更大的一个白名单需要去申请。以现在实际情况来看,一次件的复工、爬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次件相对更慢一些。

上海是重要的主机厂生产基地,但围绕上海的江浙皖有一整个汽车产业链,例如苏州的太仓、昆山、苏州工业园,浙江的嘉兴、宁波都是重要零部件博世电子、联电、舍弗勒、伟巴斯特等核心公司的生产地,目前受到上海疫情的外溢尤其是苏州等地也有封控,对产业链造成影响,所以才有了何小鹏说的如果继续停产,5月所有主机厂就会停产。目前行业的整体复工复产需要以整个产业链的联动为基础,需要不同的省份相互配合。

2)运输端:零部件的运输涉及到跨省,民生保障物资现在运输都比较艰难,所以零部件也比较难。整体情况有好转,昨天太仓已经有货拉过来,但物流节奏比较慢。

3)连续生产:目前由于还没复工,仓库的物料,紧缺的零件随着生产拉动后随时可能变化,要靠压力测试判断,这也是动态变动的过程,后续一定会根据紧缺零件进行跨省的协同。

3、车企情况:

√停产减产相对显著的车企:

上海:上汽集团(含大众、通用、上汽乘用车等)、Tesla计划18号,实际生产来说,节拍努力按照原来的一半进行,受到生产地的优势,Tesla情况应该是最好的,大概率19号开始产线开动;

安徽:蔚来,11号已经生产但节拍较低,期北供应商的零件,后续要转成上海和苏州的零件;

常州:理想紧张,有减产;

杭州湾:极氪出现过间歇性停,燃油车砍配置生产,零件已经风险报警;

长春:大多车企11号开始陆续复工中;

其他紧张:小鹏(封闭生产)、合众、零跑

正常:BYD;江淮;长安

总结:4月电动车的销量会受到影响,销量端门店各家停了10%-20%不等,产量影响比销量更大,库存被消耗。预计需要一周开始实现单班生产,如果疫情得到管控,5月上旬预计可能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生产节奏。

【乘联会观点】

我们这周对行业状态做了预测,我们联合50+厂家讨论了情况,认为疫情带来的影响严重超出预期。95%认为大大超出预期,完全超越理解。主要是上海在汽车行业的地位问题,对汽车行业影响比较大,上海从上世纪80年代首先引入桑塔纳,夏利等,90年代初才有一汽出现产品,天津同样。上汽合作引入桑塔纳,和天津不同,导致了汽车零部件爆发式增长,全面本土化升级,尤其是零部件产业超强,比武汉天津本土化更快。上汽合作对象为大众、通用,欧美系的车企更为开放,体系平等且优秀,优秀零部件产业能有对外配套机会,整个上海都是零部件欧美体系为核心,10大零部件企业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等都是在上海,原因是大众、通用产制高规模高,上海环境好。后来又把丰田拉到上海来,研发体系和配套体系都放到了上海,开放程度和稳定程度最强。所以影响零部件体系影响最大,也决定了其他企业都发动机、变速箱、控制件上,上海控制都时最强的。其次上海市时重要港口,好多件从上海进来,主仓库在上海周边地区。因此上海疫情情况产生关注。

实际情况很严峻,总体来讲疫情过后上海的恢复状态会比较好。第一是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保GDP就要保汽车,上汽在上海的地位也很高。经济不行靠汽车,有时批发量异常都是政府GDP要求下的相关操作,4月疫情,地方政府都有经济需求,汽车产业在经济保障处于支撑地位,上汽体系能得到恢复,毕竟一年4万亿产值,上海复产复工会比较顺利。第二是上海疫情影响目前是温和可控的,行业处于缓过劲状态。

行业最核心的库存状态3月明显改善,307万库存。去年12月底307万,4月底340万,同比降低的幅度不严重,厂家库存低10W,渠道库存低2W,这是差异化特征。渠道库存处于恢复的状态,去年3月渠道库存最低190万,现在回到250万,增加60。2月生产高于销售,3月零售受到影响,库存仍在增加。疫情下零售不会受到太严重的冲击,都是地方政府疫情防控限制地区活动导致的,再一个现在疫情对消费者购买力有一定伤害,但整体3、4月生产停止对营销不会太影响。自主品牌库存在48天,新势力26天,特斯拉基本没有库存,2天库存。豪华车在45天,合资车50天,主流车企库存比较合理,唯一压力大的十特斯拉,3月把库存消耗光了。现在来看渠道的促销偏正常,处于较低水平,9.7-10%,相对好。经销商生存也比较好,库存好,不影响销售和价格,因此影响不大。

复产复工进度比较缓慢的过程,现在客观说目前叫冻起来,运行前是物流快速运转的状态,整车厂车水马龙,零部件直接到总撞车口的门口,所以中间的安全库存比较少,绝大部分都是周边配套,库存倒在零部件厂,复工复产比较慢,人员比较少。现在是姿态上做到复产复工,不是真的能到百分之几十的产能。上海地区管控细致具体,导致很多人很难出来,长春一汽的复产复工也不理想,驻厂的人维持最低运转速度。4月第一周数据同比-40%,比较严峻。上汽大众批发-84%,一汽-80%,通用-98%,其他降20-10%,也不理想。现在复工在没有完全解封的情况下是很难的。

但是我们的生产能力是很强的。最高峰月产量260W,17年最高262W,目前3月份180W,4月如果产120W,-50%,降低幅度巨大,核心是恢复能力超强。最低的时候去年149W,12月250W,生产弹性大。最大问题是产能充裕,市场需求不足。在上海20号之后能逐步解封,后面两周一周都会有巨大的量的释放。对量的预测,这月销量130W,零售128W,渠道库存-7W,出口10W,零售较3月低30W,-20%。

我们认为对行业影响最大是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企处于相对强上升期。而且市场需求逐步下降的状态,大家能接受4月走低。新能源车去年3月批发20W,4月分批发18W,-8%,4月环比3月下降正常。

预计4月新能源车批发36W,相对于3月46W环比-20%。下降幅度也有可能缩小,尤其是特斯拉等企业产能达到巨无霸级,虽然标称产能45W,现在一月产7-8W,3月正常能产7W以上,2月最终产5.6W,3月又在改造增产。如果有1周生产能有2W以上,有强恢复能力。他的量4月都是出口的,这样国内能满足部分需求,零售损失也会有弥补。目前来看新能源车增强动力在特斯拉,五菱,BYD0比亚迪3月销量105000,也受到损失,4月不受损失能道道12W台,销量能达到第一,因为一汽上汽影响,长安3月冲的猛,4月份有压力。五菱零部件来源广泛,对上海依赖不强,量也能获得增长,其他广汽艾安,奇瑞都是比较有活力的,整个4月新能源车表现指挥小幅下降,传统燃油车影响大一些,5月之后都能快速恢复。尤其是5-6月回补能力强,北京车展6月。去年567大幅减库存和今年补库存比,部分行业的数据会形成比较好的反弹效应,对今年整体销量能理想看待,抱鉴定看好态度。

【提问交流】

Q:目前特斯拉其他新势力电动车企业库存情况?

A:客观说是比较低。新势力都很低,3月份小鹏库存相对低,6000台,未来4千,总体深度相对比较低,0.4左右。上个月小鹏生产1.4W,销1.5W。蔚来生产9700,卖9900,哪吒总体库存目前是产销平衡,威马稍高一点,零排产8900,卖11000。特斯拉比较严峻,现在库存近几个月最低点水平,基本在12月有1W,3月有2000,去年有7000库存,今年有3月异常停产,销光了库存,4月份量上不来。

Q:特斯拉什么时候能复工复产?

A:速度相对慢,真正节奏比别人更慢,大规模上量难。特斯拉情况更复杂,零件单轨性供应,只有两个车型,生产调节的可能性不大。产能是及其迅速的,整个社会复工复产后,会伴随恢复,在20号之前的复工没有太大意义,后两周量也不会太大。主要看5月的爆发量。

Q:各家新势力生产弹性能不能补?

A:可以,这是有把握的。新势力发展目前并不是超级火爆的状态,蔚小理下半年都有新工厂的投产实现增量,他们现在是要保证产销节奏平稳增长,不要出现过大断层表现,因此蔚来等提价进程都是比较谨慎的状态,订单是最为重要的,定位偏高端,消费并不是很火爆。A00A0是消费火爆的点,部分客户会转到特斯拉上去。新势力4567月会有明显的恢复过程,因为电池生产没有太大影响,宁德等都不在上海周边,资源价格小幅下降。特斯拉现在停滞生产,对电池产业带来影响,因为特斯拉电池占整体18-20%需求,电池需求减少,其他家充裕,新势力56月之后会获得新的增量,78月之后能获得淡季补库。去年时一路拉升,今年会在夏季时需求不强时有季节性走势,现在价格得到明显的提升。内部讨论,涨价对行业时利好的事情,消费者接受了涨价,有认同感。加上碳酸锂价格有回落,生产毛利改善,营利性改善,需求又比较号,能采取终端灵活的手段,未来几个月这些企业量和利润都有一定的保障,总体时平稳相对利好的特征。

Q:除了上海长春地区,其他整车厂情况如何?

A:其他整车厂情况很不好。整体汽车体系在零部件上,博世、采埃孚是核心供应链,都在江浙地区,底层供应商都是国际供应商,对应的零部件的出现了影响,牵一发动全身。好在来说产能比较充裕,时间的损失后面还能弥补。小鹏这些喊得是真实写照。

Q:需求侧怎么判断?

A:需求真的不好,整体来看,进店进不了,各地防疫加码政策,20%零售商3月有关门。消费者购买力出现压力,3月生产生活物资启动起,都买的积极性很不好,市场出现严重低迷,H6都降到A级SUV第4。自主品牌压力比较大,运行状态损失。最大的幸福是日系车,公务员都喜欢买日系,表现比较优秀。自主和2线合资都比较艰难,需求出现结构性影响,板块性影响突出,3月份需求、去板块都不太好,疫情各地层层加码导致消费难起来,新能源车通过APP下单,优势有加强,传统车企的模式遭遇疫情影响,4-6月还是比较担心。这种情况以换购为主,45月之后岁攻击改善,67月促销加大,又会起来。

Q:传统燃油车也在提价,会不会出现大面积提价,需求下行的情况?

A:主要是豪华车有,不代表大面积涨价行为。新能源车一涨价大家去抢,传统燃油车一涨价就官网,害怕涨价抑制换购需求。新能源车有年底的大退坡,现在越早买约合适的政策小硬。传统燃油车优势弱,奔驰这些成本压力大,带来暂时性的涨价,不会带来合资品牌大面积涨价,现在一个车成本基础材料时比较低的。百年汽车,新能源车动不动就时比较贵的东西。传统车供给端压力比较小,抗风险能力强。汇率比较高位,进口东西比较低,所以涨价意愿也不太大。

总结:整个周末以来可以看到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开启复工复产的推进,持续向好。不可避免地存在疫情反应、物流影响,而且上汽特斯拉也在逐步解决,汽车见底毫无疑问,接下来往上走。半个月影响地产能都能补的回来,行业弹性都在,坚定看好整个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