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光刻机自主可控是当前半导体设备

国产替代、光刻机自主可控是当前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核心驱动力。中芯国际测试首台国产DUV光刻机的消息,预示着国内光刻机产业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打破半导体设备自给率最低环节的瓶颈。产业链上,单机价值量最大的环节及光刻机弹性新标的最具投资价值。同时,整机厂商在涂胶显影和激光直写领域也将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

AI算力需求爆发与大模型应用加速,共同驱动国产算力产业链迎来战略机遇期。政策层面,限制英伟达高端AI芯片采购,为国产算力芯片厂商创造了市场空间。大厂All in AI,加大国产算力芯片采购力度,为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带来业绩增长点。与此同时,高速连接线、芯片制造等关键环节也将受益于国产算力产业链的崛起。其中,推理端变化的拐点、高速连接线,以及 Fab 双王等细分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供应链企业迎来价值重估。Figure完成C轮融资,表明市场对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资金将用于扩大生产、构建GPU基础设施和数据采集。受益于Figure后续催化以及T链审厂,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迎来价值重估。其中,有持续订单和迭代能力,又能满足海外建厂需求的T1级别供应商最具潜力。人形机器人对于核心部件的AI需求验证以及T机器人的成本控制趋势,为国内厂商带来零部件迭代机会。

特高压建设提速,柔性直流迎来设备招标密集期。藏粤直流特高压工程开工,标志着特高压建设进入新阶段,4端柔直带来设备需求增量。两条柔直线路已核准待招标,柔直阀、500kV GIS等设备规模大,利好相关设备供应商。未来,巴丹吉林-四川、疆电-川渝等柔直项目有望陆续核准开工,为特高压设备行业带来持续增长动力。重点关注具备确定性和低估值的设备龙头企业。

光通信和液冷受益于OCS技术发展。OCS有望给光通信带来新的增长机遇。此外,液冷作为数据中心散热的解决方案,渗透率或逐步提升。随着数据中心向着高带宽、低时延、低能耗发展,光电路交换机技术在性能、能效与可扩展性方面具备较强竞争优势,需重视相关技术演化及产业发展。光模块和液冷厂商,以及OCS交换机整机代工等环节将受益。但硬币的另一面是,OCS技术前期部署成本较高、存在插入损耗和重配置时延等问题,技术发展和应用规模仍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