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板块正迎来政策驱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善

钢铁板块正迎来政策驱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善机遇。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并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正是此前中央经济会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精神的延续和深化。历史上,重工业在工业化成熟期往往面临巨大的沉没成本和资本退出困境,单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健康发展,需要借助行政化手段对供给端进行裁剪以加速行业盈利回归。当前“反内卷”政策的蓄势待发,预示着钢铁行业有望通过政策引导,加速解决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问题,从而推动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钢铁行业长期低迷的资本回报率本身就是供给调整的重要前提。今年1-5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已实现利润总额扭亏为盈,这表明行业周期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如果下半年“反内卷”政策能够有效落地,将显著加大行业盈利回归的进程。同时,部分机构投资者对优质钢铁公司的增持行为,也印证了行业当前估值处于底部区域,具备较强的安全边际和修复潜力。这不仅是市场对行业基本面改善的认可,也反映出在政策引导下,行业价值重估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下半年经济发展将更侧重于此前政策的执行,需求端整体并不悲观。然而,经济增长模式正从投资拉动逐步转向消费拉动,这可能导致工业金属需求的波动性逐步下降。对于钢铁行业而言,这意味着需求端可能趋于平稳,而非大起大落。在需求相对稳定的背景下,供给侧的有效调整将成为决定行业盈利能力和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政策对低价无序竞争的治理和落后产能的退出,有助于优化行业供需格局,使行业盈利不再过度依赖需求爆发,而是建立在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产业结构之上。

尽管钢铁板块面临政策利好,但仍需警惕潜在风险。国内产量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若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或出现偏差,可能影响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下游需求若因宏观经济波动或结构性变化而出现不及预期的情况,将直接影响钢铁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此外,原料价格的超预期上涨也是一个重要风险点,铁矿石、焦炭等主要原材料成本的波动,可能侵蚀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对行业盈利修复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