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新科技最新调研纪要简析

会议纪要 2022-03-28 12:10

3月27日,中信计算机团队与朗新科技董秘进行了沟通,愚夫认为其中有几个信息非常关键,摘录出来供大家参考。

1、营销1.0上完过去十一年复合增速是21%,2.0要做双碳、市场化等,大的趋势是加速的,整个增速会高于25%、甚至阶段性超过30%。

解读:意思就是能源数字化业务不是一锤子买卖,可保持持续增长,并且预计年化增速高于25%。

2、收入模式我们从充电本身拓展到服务费+预购电模式。我们平时跟充电用户结算所有电费服务费,然后跟充电桩运营商结算。

解读:数字生活缴费、互联网电视运营都是支付宝与移动先收费,然后他们再把钱给到朗新。现在聚合充电运营则不同了,车主缴费给朗新,然后是朗新再定期与车桩运营企业结算,这样就有资金沉淀在朗新,就好比淘宝、京东等,这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有大量应收账款,现在这块则会变成应付账款了,虽然目前量不大,但随着规模的扩张,未来这块资金存量也比较可观。

3、2021年聚合充电收入5~6000万,充电5.6亿度电。

解释:估计每度电收费约1毛钱,2021年全社会充电110度电,公司占比5%,公司目标是2022年占比10%,在充电量50%的增速下,预计聚合充电平台有16亿度电左右的量,收入预计达到1.6亿元。

4、电动车发展未来会带来巨大的负荷,中国有3亿多辆车,现在只有1000多万辆电动车,未来当有一亿量电动车的时候一年就是2000亿度左右的市场。

解释:如果朗新科技市占率30%,预计有60亿左右的规模,2022年预计1.6亿元,几十倍的增长空间,大家觉得2030年达到1亿辆车有难度吗?

下面是详细的会议纪要:

杨泽原/丁奇/李康桥13207692263

时间:20220327

与会领导:王慎勇 董事会秘书,王彬彬 投资者关系总监,王 利 证券事务代表

KeyUpdates:

1、1)营销2.0:今年营销2.0开始推广,按计划明年大部分国网的省份都要完成。今年推一些比较大的五六个省份(也要看疫情影响),明年是中小省份。今年Q1是试点收入,Q2会有一个省,下半年会有四五个省,计划就是年中开始,下半年为主。22年国网规划40多个亿的CAPEX,各个省落地过程中还有本地上线工作,也是一次性投资。2)采集2.0:采集系统今年开始推广,明年大部分也会完成2.0升级。3)收入:营销核心系统收入占比50%以上,采集大概十几。从电网本身季节性特征,大项目主要会是在下半年;从各个网省来看,也是因为有大项目支撑,所以上半年有些需求也可能会抑制一下。

2、人员:去年电网业务招的500多人主要是研发,为今年营销核心版本推广做储备,今年人员增长不会那么多了

3、充电业务:用户数几倍速增长肯定是有的,充电量不好给具体的数字,今年市占率目标10%。

能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去年有“双碳”,今年国际形势也变化剧烈,整个能源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安全的问题,各类政策一直在加码,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过去二十多年建设还是在发电端和电网端,保证基础电力供应;中长期看,安全、经济、绿色也变得更重要。我们的看法是市场化为前提、数字化为基础、场景化是重要手段。

1)能源数字化,收入23亿增长35%。2021年是十四五首年,电网在电力用电服务核心系统、新基建、能源服务运营等需求一直在增长。去年我们在能源数字化的技术团队增长500多人超过25%,也是看到这一领域预算机会确定性的增长空间。

工作上,我们主要做了国网营销2.0核心系统的试点、新基建能源大数据中心并且从营销为主发展到营 销+采集双核心业务发展。

去年我们做了很多综合能源服务运营方面的创新。在电网市场朗新做的比较靠前,电网本身也在加大市场化的投入,市场化服务是原来电网的短板。我们在市场化售电、综合能源服务、电动车充电桩平台运营服务都是全面支撑电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持续性的增长机会。

2)能源互联网运营平台:收入8.48亿(yoy+43.58%)。一块是面向家庭的生活缴费的业务,累计生活缴费服务用户超过3.5亿户,日活1300万,连接公共缴费服务机构5300家,保持了市场领先地位;另一块是聚合充电的历史性机遇,完成了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等头部运营商的平台打通,平 台已累计接入充电运营商超400家,在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32万,服务新能源充电车主数超过210万,去年5.6亿度的量比我们年初的预期提高40%,公共充电服务市占率从2020年的1%提升到去年的5%。

收入模式我们从充电本身拓展到服务费+预购电模式。我们平是跟充电用户结算所有电费服务费,然后跟充电桩运营商结算。

“新耀光伏云平台”新接入分布式光伏容量约900MW(900MW+),去年不是特别快,也有上游材料的因素;今年是加速趋势。

3)互联网电视:收入14亿(yoy+30.61%)。截止到2021年末,服务的互联网电视在线用户数超过6,500万家庭用户,日活用户数约2,300万户。智能终端业务2021年有所恢复,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波动较大。

Q:能源数字化业务员工增长和收入增长的关系,增长的25%主要是研发还是实施?2022年增长预期?

A:500多人里,现场实施人员有所增加,但以研发人员为主。能源数字化大板块以电网服务为主。整个员工增长不止25%,电网这边增长了500多人。

Q:营销、采集的收入占比?

A:营销核心系统占比50%以上。采集方面,今年进入采集2.0,去年主要是我们支撑的十几个省的核心采集市场,采集规模要比营销小,占比可能十几二十。

Q:B端十四五新的商机,增长预期?

A:十四五用电服务数字化有个大的规划,营销核心版本升级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采集2.0、综合能源服务也是重点项目。今年营销2.0开始推广,按计划明年大部分国网的省份都要完成。采集系统今年开始推广,明年大部分也会完成2.0升级。

新基建综合能源服务、大数据平台、市场化售电相关的业务。

每年电网订单将近1000个。上到核心系统,下到2-3万个供电所的软件支撑需求,也有大量运营服务需求,比如充电桩运营等。

去年人员增长主要也是为今年营销核心版本推广做储备,今年人员增长不会那么多了。

Q:BSE的商业模式是项目制还是抽成,发展预期?

A:通过物联网的平台帮助工商业建筑节约能源使用量提升用电效率,通过系统的空调、热力等方式节约,我们建物联网的系统、算法做负荷预测和用能管理。

主要是分成模式,按照医院、园区、商场其经营体量,来根据他能效使用效果评估,从节约的电费中进行分成。去年做了一些典型的医院、综合体等。

本质是to B业务,这块大概几百万的收入,在试点阶段。

Q:新能源车聚合充电市场的竞争优势?

A:我们做聚合充电运营是战略发展业务,优势:我们本身做了充电桩业务比较早,包括电网本身充电平台是我们做,一些市场化充电桩运营平台的支撑工作我们也在做。不仅仅是帮车主找桩,背后是电能量。我们在能源数字化行业积累20多年,服务了电网超过40%的终端用户,他们在购电用电过程中的痛点我们非常清楚。随着电价市场化,未来公共电力服务都是要市场化定价。

我们系统打通整个产业链,从能源数字化服务到能源互联网运营,跟我们积累的售用电端服务支撑和业务经验有很大关系。

我们联合400多家充电桩运营商,包括国网、南网,背后也是一个个工商业主体。在给车主提供更好的服务的同时,也让运营更高效,让充电桩运营服务商更加高效。

比如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电力使用就是电表连接,我们希望把快速增长的光伏跟城市充电网络通过储能的环节连接起来。

我们邦道去年也申请到了售电牌照,希望在充电+售电的连接上,帮助充电桩运营商更好地获得电力。

电动车发展未来会带来巨大的负荷,中国有3亿多辆车,现在只有1000多万辆电动车,未来当有一亿量电动车的时候一年就是2000亿度左右的市场。

能源安全会让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能源发展,从能源价格看,电动车用电要比燃油车成本低很多,消费者敏感度也没那么高,电价方面有很大弹性,这里面有很大运营的空间。

Q:如何看待售电业务后续发展?

A:今年在做一些光储充一体化的尝试。今年充电+售电会有些试点。

整个交易平台上50%是服务+预购电模式,电动车车主的服务费和电费都是跟我们结算了,下一步会打通从充电桩跟电网购电的环节。

Q:22年交付确认节奏怎么看?有什么方法保证交付质量?

A:疫情变化是很突然的,电网管理非常严格,去年从收款维度也受到一些影响,因为验收要开现场会。去年是核心版本的试点,支撑运营服务的需求是持续的,大的CAPEX是有计划的,Q1是试点收入,Q2会有一个省,下半年会有四五个省。计划就是年中开始,下半年为主。

我们现在2500多个能源数字化技术人员,有1100多人在现场,我们能第一时间保证项目需求。从电网本身季节性特征,大项目主要会是在下半年。从各个网省来看,也是因为有大项目支撑,所以上半年有些需求也可能会抑制一下。

越是疫情影响,电网越重视线上服务。网上国网、南网在线这种app和客户服务互动工作很重视,朗新也在帮助去做。

Q:能源互联网业务,今年充电业务指引?有拆过充电业务的利润率吗?什么规模才会有电力差价出来?

A:充电业务方面,今年目标是继续做大网络平台,去年打通KA连接以后,很多运营是一个一个城市开展,这部分我们还会深度和充电桩运营商和大的KA国网等开展工作。

用户数几倍速增长肯定是有的,充电量不好给具体的数字。去年是110亿度电。今年市占率目标10%。

GMV既有充电服务收入,也有代售电服务。现在很多充电桩运营商的电是和电网直接买的,今年我们会在很多省份做XX预测,差价和市场空间还需要探索。我们今年重点希望打通光储充,今年会有几个一体化试点。

Q:ESG报告,从监管层和国网看如何看我们业务的社会价值?

A:充电服务市场是很分散的市场,将来肯定有大的独立充电运营商网络(国网、南网自己的),大家互联互通给用户更好的选择。聚合充电过程中,我们可以拿更多用户的数据,提供能量运营、购电服务,做好供需两端连接。

电网愿意跟我们连接,不善于市场化运营业务,是希望我们提升他们的充电桩运营效率,他们本身也是市场化竞争的企业。目前没有监管方面要求。入口方面,我们不仅跟支付宝,跟高德等各类入口也有开放连接。

Q:充电桩从服务费拓展到服务费+预购电模式,可以作为比较好的储能场景,未来3-5年展望?

A:我们认为聚合平台的价值会加速,做好平台就会有一定市占率,比如生活缴费我们有30几的市占率。

从储能、充电运营服务本身,到连接上游能源的供给,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大部分工商用户都是电网代购电,电力市场化建设国家规划2025年初步建成,2030年全部进来。这个电力市场化改革涉及到体系很大的变化。

新能源车本身充电费用比油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没有那么大。

Q:用户侧我们有多年数据积累,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我们会是什么角色?负荷侧调节比例目前大概只有1%,未来要提升到3~5%。

A:这就是安全、绿色、经济平衡的问题,现在整个电网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在帮电网做很多大数据分析,探索用电、储能的优化空间。除了大型钢铁等企业可以直购电,小型工商企业是没法参与进去的。

一方面我们帮电网做综合能源服务,包括负荷控制系统、负荷预测机制;

另一方面也是在找典型场景,比如电动车场景,未来几千亿度电的时候,可能电动车既可以充又可以放,那空间就会非常大了。

Q:营销2.0方面我们竞争力是否提升,份额会如何变化?

A:技术、平台、能力要求是更高的,2.0是国网规划的统一版本,而在各省电网落地需要很大人员技术投入的,客户、数据、服务要求、省电网公司经营指标也不一样。很多是电网内部企业是签,由我们落地实施。落地服务能力、实施能力看,朗新20多年的行业优势是无可替代的。

1.0原来有三家,现在有两家。

Q:充电业务,提升市占率方面的打法?行业格局是会头部集中还是会分散?未来稳态利润率?

A:从充电服务市场来看,无论车还是充电桩都有巨大增长空间。有很多政府在鼓励物业住宅装充电桩,但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很长的过程,我们认为公共充电桩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涉及到位置、土地XXXX,因此会是相对分散的市场。分散市场的运营和服务就是必须有的,投建成本、场地成本、电能成本、运营成本是刚需,我们解决的是后面两端的问题。大的KA愿意跟我们连接,因为他们自己的平台量最多也就到那,如果提供给他增量他还是愿意的。

2020年不到1000万,去年有五六千万收入,往后看还是很小的收入。现在利润还谈不上,现在还在投入阶段,我们也没想着这两年盈利。当网络、交易规模更大的时候,就会快速形成业务量增长和盈利。等两三千万辆车的时候就会到更好的发展阶段。

Q:毛利率有所下降因素?

A:能源数字化下降几个点,电网本身49%是比较稳定的,我们也布局了城市未来能源使用场景入口工作,这部分毛利率更低一些,长期看我们认为能源数字化未来会更聚焦电网本身,毛利率应该会有稳定和回升的机会。

能源互联网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充电、停车,有很多建设;生活缴费也在投入一些下沉市场。整体能源互联网还是高毛利率的业务。

Q:生活缴费算是稳定增长?能源互联网其他增长细分?

A:生活缴费入口本身的增长接近20%,交易规模涨了10%左右,运营类业务增长更快一些。

新的充电场景如停车(社区物业集团为主要场景),我们也在考虑面向家庭能源服务的场景。

Q:互联网电视业务长期看是否会有风险?

A: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业务,增长也是持续的,本身互联网电视平台用户数和活跃度一直在提升,在存量基础上做运营和增值服务有空间。运营整体十几到20的增速。

终端会有比较稳定的销量。

我们合作的都是大的牌照方,他们肯定要推这些业务,没什么政策风险,反而是发展的需求。

Q:营销系统2.0是要明年全部落地?22年规模测算?

A:今年推一些比较大的五六个省份(也要看疫情影响),明年是中小省份。

22年国网规划40多个亿的CAPEX,各个省落地过程中还有本地上线工作,也是一次性投资。

Q:营销2.0后的持续性投资怎么看?

A:1.0上完过去十一年复合增速是21%,2.0要做双碳、市场化等,大的趋势是加速的,整个增速会高于25%、甚至阶段性超过30%。

去年8万亿度电,现在占比30%都不到,未来要到70%以上,未来电网投资会扩大了。

Q:南网是否有参与?

A:有参与,南网是我们的重要客户。南网的市场化做的更快一些,南网在线app运营包括入口都是我们在做。

Q:研发成本指引,之前是收入10%。

A:研发增长不是线性的,今年研发会相对平稳一些,去年核心版本研发今年进入推广阶段了。新场景的研发当然也会持续去做。

Q:智能终端毛利率是否可以维持20%?

A:2020年因为疫情、元器件有倒挂。目前看毛利率没有大的扰动因素,会比较稳定。

Q:其他有2亿

A:其他包括了一些系统集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