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光电2024业绩预告交流纪要解读
会议要点
1、业绩情况及原因
Q4业绩环比下降原因:
从行业角度看,光学行业**_(消费电子尤其是果链特性_**)旺季在三季度,四季度通常有所回落,这是行业惯性。
从公司情况看,复盘过往3到5年,公司三季度业绩通常为历史高点,与行业情况相符。
公司与北美大客户的微棱镜项目,2022、2023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微棱镜出货量基本平分秋色(2022并未出货,应为口误,2023年主要原因还是大立光良率过低虚增需求,即产业链未理顺不成熟导致出货延后),但2024年微棱镜提前到二季度出货,导致四季度受到影响(四季度是为2024.12-2025.2备货,且会提前备货一部分,订单不及预期反映了苹果对2025销售的谨慎),环比下降相对明显。
上市公司在四季度出于惯例进行年底奖金发放及费用计提,这些费用对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2、2025年及未来业务展望
2025年业务增长点:
红外界棱镜片(应为红外截止滤光片)份额保持稳定,其升级产品在安卓端是渗透率提升的逻辑,在北美客户端(苹果)是实现量产突破后份额提升的逻辑。
微棱镜产品2025年虽未下沉到普通款,但生产机型增加到四个,相比2024年的三个机型,客户总需求有所增加,存在增量空间。(16SE/17/17 slim都不配置潜望式,增加量实际就多个一个Pro,增量空间2500万颗左右,可以忽略)
薄膜光学面板板块:手机cover盖板份额维持在三四十区间,2024年达到新高。2025年增量主要来自飞凤**_(非phone)_**业务,该业务将于春节后在越南落地,包括笔电上的侧按键、home键、表盖等。
2024年在2023年基础上出货量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量,2025年在2024年基础上,从车厂的forecast来看,仍有差不多的增量区间。(这段指的是ARHUD)
公司与另一客户的签约项目将在2025年进入项目落地阶段,随着国内大客户落地,方案从TFT升级到LCoS,量价均有上升区间。
HUD的渗透率预计未来三年左右有望突破50%,且已有两个大客户明确从25年开始全系车型标配HUD,以AR HUD为主,公司在HUD业务上市场占有率领先。
半导体业务:基本维持稳定,后续随着元宇宙及空间计算的到来,增量会有所提升。(车载和半导体光学看看就行,于利润盘子影响不大)
2026年业务情况:
一些大客户在光学尤其是手机镜头上的创新升级方案有可能在2026年落地,公司目前是独家合作供应商,大概率在2026年量产,此项目类似于微棱镜从0到1的创新型业务。(指的苹果的10倍长焦?)
还有一个暂时不太适合披露的项目,大概率在2026年,客户为北美客户**_(META的AR眼镜_**),但不是手机板块。
3、公司战略调整及影响
调整内容及时间规划:
2025年公司在战略布局及组织上有较大动作,将台州基地定义为one site one BU的实践基地,作为北美大客户的重要基地;江西基地承担其他基地的功能,压力增加但也是动力;越南的非球面项目新的一年将启动,为越南基地的进一步拓展奠定基础;同时加强临海基地的冷加工能力。预计调整期为1到2年。
2025年资本性开支可能有个位数比例的提升,研发费用有略微提升但不会高于2024年,销售管理费用单纯金额增加,但费率下降。
公司会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同时为保证与北美大客户的合作及多项目量产研发,适当增加资本性开支和研发费率,证明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态势。
4、与大客户合作及光学创新
北美大客户合作及光学创新思路:
公司与北美大客户的合作成体系、成建制,涵盖多个项目、多个产品,从制造到研发,涉及高层对接。公司希望通过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抓住AI推动带来的光学需求提升的机遇,董事长带队亲自跑客户、跑市场,加强与大客户的合作。
公司的重要战略是在元宇宙光学时代到来时,成为核心光学显示解决方案的厂商。AI大模型的推动超出预期,将强力拉动元宇宙光学崛起,公司在未来三五年会在元宇宙光学领域做巨大投入和高度聚焦,包括解决显示技术等基础技术难题,构建元宇宙光学格局,涉及三维解决方案的核心元器件、手机显示形态变化后的元器件平移等方向。
对于北美大客户的光学升级和创新,2025、2026年的方案基本锁定,与目前量产的微棱镜相比没有本质迭代,但有一些中小型迭代(微棱镜会做减薄)。2023、2024年公司是微棱镜的绝对大比例供应商,维持接近70%的份额**_(2023年5.89亿,蓝特3.24亿,份额65%左右)_,2025年的份额还在与客户沟通中,公司会力争维持较大份额(2025年份额下降的可能性大,因蓝特应苹果要求做了了50%以上的扩产,苹果会平衡双方产能利用率**)。
公司在优化客户结构方面,布局了北美另外一家客户**_(META)、韩系客户(三星)_**和国内客户。北美另外一家客户的业务开展情况良好,与其的合作进入蜜月期;公司是国内唯一打入韩系供应链的企业,在滤光片产品上有一定市占率,其他产品也在对接中;国内客户方面,公司定位高端产品和创新型项目,确保盈利性和毛利率。
5、反射式产线进展及规划
反射式(光波导)产线进展:公司在DWG(或RZRWG)领域(指的反射光波导的技术路线)决心很大,该领域存在量产世界性难题。公司从去年开始大规模行动,此前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大模型的出现推动公司加大力量解决该难题,目前产线已在建,初步的NPI线基本达成,关键基本工艺已打通,关键工艺节点上的混合量产特性的工艺攻关还在进行中。公司对量产充满信心,希望解决该难题后能使LCoS和DLP(光机路线)两条技术线路并行发展,同时认为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技术型在第二阶段应是DLP(高分辨率高清高刷)。
6、水果客户相关情况
水果客户拉货动能展望:每年年初都会有关于水果客户拉货偏弱的问题。2025年整个AI加手机的情况有望提升出货量,对包括水果客户在内的厂商产生积极影响,如缩短换机周期、高端客户切换、印度和非洲市场增量等。但具体客户动向及季度判断,公司更多以年度情况传递价值,统一在业绩说明会和年报披露后发布指引,季度波动需动态跟进,目前暂时无法做特别明细的判断。(苹果2025出货量增速存疑,要看SE和slim两款机型能否得到市场认可,AI的不断优化升级能否促销常规机型)
7、AR光学技术方向
AR光学技术路径及前景:公司最看好DWG**_(反射光波导),_**将其作为2024年开始的一号工程,有信心解决工艺量产难题。市场对AR产品的定位多样,技术路线可能并行,DWG在显示效果上具有优势,适合追求质量的高端客户,公司希望在高端卡位上占据优势。2025年AR产品大概率仍处于初级阶段,更大市场角和高分辨率产品的推出保守预计还需要两三年左右,行业需要一款爆品带动AR glass进入新的阶段,2025年是关键的一年。
Q&A
Q:公司Q4业绩环比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A:公司Q4业绩环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从行业角度来看,光学行业旺季通常在三季度,四季度正常情况下会有所回落,这是行业的惯性。- 从公司情况来讲,复盘公司过往3到5年的季度情况,基本上三季度是历史高点,与行业情况相匹配。- 公司跟北美大客户的微棱镜项目,22、23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微棱镜的出货量基本平分秋色,但24年微棱镜提前到二季度出货,导致四季度受到一定影响,环比下降相对明显。23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大概环比下降了三四十的水平,24年在此基础上有十个点左右的拉大。- 在四季度,上市公司出于惯例,年底的奖金以及一些费用的计提基本上都在此时进行,这些费用的影响也是导致业绩环比下降的一部分因素。
Q:公司25年及后续的业务增长点及展望是怎样的?
A:公司25年及后续的业务增长点及展望如下:- 红外界的棱镜片**_(滤光片)份额保持稳定,其升级产品在安卓端(三星)是渗透率提升的逻辑,在北美大客户端是实现量产突破,份额提升。- 微棱镜产品,25年生产的机型相比24年多出一款,客户总需求有所增加,需结合客户具体份额的forecast情况判断增量空间。- 薄膜光学面板板块,手机cover的盖板份额维持在三四十的区间,2024年创新高。25年增量主要来自飞凤(非手机)_**的业务,该业务即将在越南落地,包括笔电上的侧按键、home键、表盖等。- 车载业务,24年在23年基础上出货量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量,25年在24年基础上,从车厂的forecast来看,依旧有差不多的增量区间。同时,公司与国内大客户的签约项目将在25年进入项目落地阶段,方案从TFT升级到LCoS,量价都会有一定上升区间。此外,海外客户的定点转量产在推进,预计25年底26年开始进入对接阶段。更重要的是,HUD的渗透率预计未来三年左右有望突破50%,且已有两个大客户明确从25年开始全系车型标配HUD,公司在HUD业务上市场占有率领先,客户结构和布局有利于业务发展,出货量态势增长较好。- 半导体业务基本维持稳定,后续随着元宇宙以及空间计算的到来,增量会起来。- 26年,一些大客户在光学尤其是手机镜头上的光学创新升级方案有可能落地,公司目前是独家合作供应商,大概率在26年进行量产。此外,还有一个暂不适合披露的项目,大概率在26年,客户为北美客户,但不是手机板块。- 27、28年,公司与大客户的合作良好,从25年开始,到28、29年,每年都会有新的全球首发型项目落地。
Q:公司组织架构和生产基地调整的时间规划以及对生产效率和费用端的影响如何?
A:公司25年在整个战略布局和组织调整上有较大动作,这项工作由林总亲自牵头。预计调整会有差不多1到2年的时间,将台州基地定义为one site one BU的实践基地,作为北美大客户的重要基地,其他基地放到江西基地,非球面项目在越南启动,加强临海基地的冷加工力量。调整对公司的挑战在于人力资源和组织能力,但公司有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习、整合和力量汇聚来解决。费用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开支以及三费(包括研发费率等)上,25年资本性开支可能会有个位数比例的提升,研发费用也有略微提升,但不会高于24年,销售管理费用单纯金额上有所增加,但费率应该是下降的。公司会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同时为保证跟北美大客户的合作以及多项目的量产研发,资本性开支和研发费率会略有提升,但这恰好证明了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态势。具体的区间会在正式年报披露后的业绩说明会上给出明确指引。
Q:北美的水果客户和另外一家科技巨头在后续的光学创新,以及包括眼镜或AR的创新上的思路和节奏有无更新?
A:巨头公司**_(META)未在CES展会上出现,但水晶光电的未来三五年战略中,最重要的是在元宇宙光学时代到来时,转型成为元宇宙光学中核心光学显示解决方案的厂商。AI大模型的推动是支持元宇宙光学崛起的巨大力量,虽然巨头公司未在展会上呈现,但他们不会落伍,只是发展过程还需要时间,尤其在硬件方面需要不断迭代进步(碳化硅向玻璃晶圆等)_**。水晶光电会在未来三五年在该领域做巨大投入和高度聚焦,并愿意成为技术工艺难题的解决者,且不是独自行动,会与巨头共舞。此外,水晶光电还会在三维解决方案的核心元器件及相关方案上下功夫,并将手机中显示场景的各类元器件平移到新的显示场景中,构建元宇宙光学的格局。目前公司与北美的两家大客户合作密切,是成体系、成建制的多个项目、多个产品从制造到研发的对接,在AI推动及光学需求提升的情况下,公司处于有利的卡位,大客户若有相关创新,基本都会找到水晶光电。
Q:公司对北美大客户光学上的升级和创新有何新想法和判断?
A:公司会一步一个脚印抓住新机会,不断丰富技术货架和技术结构,紧跟北美大客户,从OEM转变为ODM,以跟上消费电子创新的步伐。
Q:公司反射式产线今年的进展如何,在产能和客户上是如何规划的?
A:公司在DWG(或RZRWG)领域决心很大,该领域存在量产的世界性难题。公司从去年开始大规模行动,此前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大模型的出现推动公司下决心调集资源解决该难题,公司有信心解决,因为公司有过去沉淀的复杂特殊光学冷加工能力、与北美主流客户合作积累的量产经验、各类薄膜技术、半导体技术及自动化解决方案能力,且有巨头**_(META)的力量支持。目前产线在建(实锤合作)_**,初步的NPI线已基本达成,关键基本工艺已完全打通,关键工艺节点上的混合量产特性的工艺攻关还在进行中。公司对量产充满信心,希望两条技术线路并头齐进,不断解决难题,走向成熟。
Q:对于一季度到二季度苹果客户(水果客户)的拉货情况及25年该客户的拉货动能如何展望?
A:每年年初都会有关于水果客户拉货情况的问题。从大逻辑上讲,25年整个AI加手机的情况,会对手机出货量有提升,尤其是换机周期的影响,AI加手机对25年及后续两三年都有积极影响,包括水果客户自身在AI生态、芯片、iOS端的布局,以及高端客户切换和印度、非洲市场的增量。从逻辑上推理,25年情况应该不会很差,但具体客户动向,终端组装厂可能更了解,公司会以年度情况讲述公司价值,传递更多信息,且基本上在业绩说明会、年报披露后会有统一指引,季度波动需要动态跟进,目前暂时无法做特别明细的判断。
Q:25年微棱镜的份额掌握情况如何,以及26年在微棱镜上面的升级方向的研发情况怎样?
A:就微棱镜产品而言,公司跟客户的迭代可见度已到2028年**_(不存在所谓的塑胶棱镜替代风险),2025、2026年的方案基本锁定,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从基本原理上跟目前量产的微棱镜没有本质迭代,只有一些中小迭代。2023、2024年公司是微棱镜的绝对大比例供应商,维持在接近70%的份额,是核心利润增速点。2025年的份额还在与客户沟通,没有明确的forecast,公司会力争维持份额比例,保持绝对大供的地位,但具体能否维持接近70%的比例(估计6成左右),还需结合报价策略和商务策略动态跟进(明年就要降价了,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保证利润率)_**。
Q:公司如何平衡客户结构,以及2025年在韩系客户、国内H客户这块的新品进展如何?
A:公司为分散在水果客户上的压力,从2023、2024年开始布局其他客户。具体而言:公司在2024年底在其附近设立新office,业务开展情况良好,借相关项目与其进行成体系、成建制的全面深入对接,处于蜜月期,未来增长量值得期待(指的三星)。公司2021年在越南的布局即为该客户,是国内唯一打入韩系供应链的企业,在其滤光片产品上的市占率约为八个点,盖板类、棱镜类产品及一号工程产品都在对接中。但由于该客户的一些特点,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越南基地春节后投产对提升在韩系客户方面的业务有重要作用。公司林总将双循环策略作为战略之一,国内客户方面(华为),公司定位是大批量、高质量、创新型项目落产,产品偏高端,定价较贵。在安卓客户端,公司高端产品尤其是创新型产品基本独供,一些相对标准化产品在主摄上有大概50%左右的份额。此外,公司与安卓客户还有一些战略业务合作,目前处于保密和初级阶段,后续有消息会及时汇报。
Q:公司在AR光学技术方向上,最看好的技术路径是什么?
A:公司最看好DWG技术路径。DWG的光学性能是其他技术所不能比拟的,公司有信心解决该技术工艺量产的难题。从2024年开始公司已将其作为一号工程,2025年仍会不遗余力地在该领域投入资源、力量,不断解决问题。水晶光电是反射光波导领域全球最坚定的路线践行者,有信心在未来一两年内改变行业目前对DWG担忧的困境 。同时,市场足够大,可能是多个技术路线并行的生态,DWG虽价格相对贵,但量产成本会下降,其在大视场角的显示效果上,清晰度、分辨率、色彩具有优势,适合追求质量的高端B端或C端客户,而公司在这方面有技术和客户卡位优势。
Q:对于2025年推出的AR产品,在亮度、色彩方面以及普及程度上大概是什么情况?
A:2025年AR产品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在CES或国内一些展会上看到的AR眼镜展品,很多要么没有上显示方案,只有音频功能;要么上了单绿单色方案;要么是全彩但分辨率不高,市场不大。由于北美的客户产品成功**_(META)_**,国内2025年大概率会先跟进北美客户的初级阶段产品。更大视场角(如50度以上)、高分辨率(100寸以上)的产品推出,还卡在硬件端,尤其是波导端的工艺、量产及成本问题上,保守来看,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两三年左右时间。
Q:公司提供的方案与镜片结合后,理想的重量能做到多少克?
A:目前这些都没有完整定义。CES上民用光波导产品有的40克 - 50克左右,但产品最终重量不是光波导可以完全左右的,还在于整个眼镜的整体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终端来回答。
Q:公司2025 - 2030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是什么?
A:2025年到2030年对水晶光电是一个崭新阶段,从2025年开始进入2.0阶段。公司希望到2030年成为全球元宇宙光学当中显示方案解决的龙头企业,与北美大客户的合作在未来五年能走到很高高度,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球光学行业知名企业。
Q:公司对2025年及之后的业绩发展态势有何看法?
A:2025年一定比2024年好,2026年一定比2025年好,公司有信心构建起这个发展趋势。一个季度之间的轻微波动是行业自然规律,对公司整体态势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