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两万亿~是否应该开始担心风险?
两融两万亿~是否应该开始担心风险?
📍📍8月5日,市场录得了两个重要的里程碑数据,其一,两融余额时隔近10年再度突破2万亿;其二,2025年A+H股日均成交额同步创下2010年以来新高。 我们外发了点评报告 ,就有不少投资者来问,近期市场快速上行之后,是否应该关注风险? 我们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给大家提供思考: ⭕️定量角度看: 📍📍2015年,A股日均成交额10410亿元,两融余额峰值2.27万亿,上市公司数量2809家。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4.7%,场内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量比例超19%,场外配资体量更大,直至暴露风险。 📍📍2025年,A股日均成交额14334亿元,两融余额2.00万亿,上市公司数量5429家。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2%,场内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量比例近期达10%左右,距离2015年有较大差距,#同时监管过去十年多维并举,大幅压降了场外杠杆,风险可控。 ⭕️定性的角度看,必须理解本轮市场回暖的核心内涵是 📍1)政策端:具备明确且强有力的“政策底”:①央行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引导融资成本下行;②证监会则推出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提振信心”的组合拳。 📍2)资金端:体现为三大关键流向:①“国家队”角色转向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的稳定预期作用;②政策引导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稳步提高权益配置,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源头活水。 ③南向资金成为重塑港股的核心力量,2024年以来持续大规模净流入。 ⭕️结论:继续看多,#本轮行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股与H股的同频共振,尤其是香港市场的强劲复苏。 其核心驱动力在于规模空前的南向资金。 在港股核心资产中的定价话语权提升,进一步推动A、H两地市场的深度融合。 所以我们认为对金融股的配置全年均需要站在A+H的视角去共同看待,仍然强烈看好低估值、高贝塔的保险+券商,重视中国香港的金融创新探索。 🔥🔥关注:券商ETF、非银ETF、广发证券A+H、国泰海通A+H、阳光保险、中国太平、国寿H、中国太保
📍📍8月5日,市场录得了两个重要的里程碑数据,其一,两融余额时隔近10年再度突破2万亿;其二,2025年A+H股日均成交额同步创下2010年以来新高。 我们外发了点评报告 ,就有不少投资者来问,近期市场快速上行之后,是否应该关注风险? 我们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给大家提供思考: ⭕️定量角度看: 📍📍2015年,A股日均成交额10410亿元,两融余额峰值2.27万亿,上市公司数量2809家。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4.7%,场内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量比例超19%,场外配资体量更大,直至暴露风险。 📍📍2025年,A股日均成交额14334亿元,两融余额2.00万亿,上市公司数量5429家。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2.2%,场内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量比例近期达10%左右,距离2015年有较大差距,#同时监管过去十年多维并举,大幅压降了场外杠杆,风险可控。 ⭕️定性的角度看,必须理解本轮市场回暖的核心内涵是 📍1)政策端:具备明确且强有力的“政策底”:①央行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引导融资成本下行;②证监会则推出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提振信心”的组合拳。 📍2)资金端:体现为三大关键流向:①“国家队”角色转向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的稳定预期作用;②政策引导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稳步提高权益配置,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源头活水。 ③南向资金成为重塑港股的核心力量,2024年以来持续大规模净流入。 ⭕️结论:继续看多,#本轮行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股与H股的同频共振,尤其是香港市场的强劲复苏。 其核心驱动力在于规模空前的南向资金。 在港股核心资产中的定价话语权提升,进一步推动A、H两地市场的深度融合。 所以我们认为对金融股的配置全年均需要站在A+H的视角去共同看待,仍然强烈看好低估值、高贝塔的保险+券商,重视中国香港的金融创新探索。 🔥🔥关注:券商ETF、非银ETF、广发证券A+H、国泰海通A+H、阳光保险、中国太平、国寿H、中国太保
来源:xiaozuowen日期: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