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海缆—海风产业链

海缆概况

1.海上风电产业链

海风产业链与陆风相差不大,差别在于海缆、塔筒等中游环节。海风产业链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上游零部件厂商、中游整机及设施制造商、下游运营商。海风产业链与陆风相差不大,主要差别在于中游的海缆、塔筒、整机等环节,这三个环节的发展趋势受海风深远海化和风场大型化影响较大。

2.海缆

海缆全称海底电缆,主要指敷设于水下环境,用于传输电能的线缆。海缆广泛应用于陆地与岛屿之间/岛屿与岛屿之间的电力传输、海洋油气开采、海底观测勘探、海洋科考、海上风电等海洋领域。由于长期运行于复杂的海底环境,海缆在抗干扰、抗腐蚀等方面要求高于陆缆,特殊需要阻水导体和缓冲阻水层以满足阻水性能,需要沥青以防腐和防水,整体对技术和性能的要求较高。海缆承担着海上电能传输重任,其对技术和性能的要求高。

海缆位于海风产业链中游,海上风电目前也是海缆最大的应用领域,海缆在海风项目中价值量占比约8%-13%。一般情况下,海缆包括阵列电缆和送出电缆两部分,其中阵列电缆负责将风机电能输送到海上升压站,送出电缆负责将电能输送到陆地。海缆需长期运行在强腐蚀、高水压环境,对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性能要求极高,造价明显高于陆缆,在海上风电项目投资中的占比可达8%-13%,不同海域(对应不同的海底地质条件)、不同的水深和离岸距离对应的海上风电项目成本结构不同。

3.海缆盈利能力最强

海缆环节盈利能力强劲,毛利率遥遥领先。海上风电产业链中,海缆环节盈利能力最强,毛利可达40%-50%,其他关键零部件如主轴、轴承、变流器等毛利在30%-40%之间,其余环节毛利则仅能达到20%左右的水平。

在海缆行业中,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第一梯队厂商毛利率遥遥领先。对比5家海缆企业的毛利率情况,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海缆业务毛利率较高,在30%-50%之间,其中中天科技和亨通光电的毛利率包含海缆业绩以及海洋工程业务;由于2020年及之前宝胜股份、汉缆股份并未分拆海缆业务,其电力电缆业务毛利率约为20%左右。

海缆行业现状

1.起步晚但头部企业已获国际认可

海缆产品细分较多,产品电压等级普遍高于陆缆,国内研究起步晚但头部海缆企业生产产品已获得国际认可。我国海缆的研究起步较晚,海缆装备曾长期被国外厂商主导,近些年来我国自主厂商中天科技、东方电缆等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经验积累,自主设计研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缆核心技术且将技术迁移应用到高压陆缆领域,包括中天科技研发的首根国产长距离110kV三芯海底光电复合缆、国内首条投产220kV三芯海底光电复合缆、国内首创±400kV柔性直流海底电缆;东方电缆舟山联网输变电工程投运世界首根500kV海缆(含软接头)、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投运世界首根±535kV直流陆缆等,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海缆、陆缆已在全球全国范围内得到认证,此前海洋装备领域出现过的“卡脖子”问题已得到解决。

2.“抢装潮”导致海上风电行业短期调整,长期看仍将高速发展

“抢装潮”引发2021年H1招标空白,但长期看仍将高速发展。2020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2021年12月31日之后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此引发了大规模“抢装”。2020年仅H1海上风电招标总量就已达4.9GW,远超2020全年3.06GW的实际装机需求,因此2020年H2招标量同比下降71%,新增招标仅1.4GW,2021年H1招标量则为0。

长期看我们认为海上风电仍将高速发展,原因有三:

1)“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整体市场规模巨大:“十四五”期间海风规划装机量合计已超150GW,在浙江、广东、广西、江苏、福建、海南、山东等沿海省份的“十四五”能源规划中,海上风电处于重要战略地位;

2)国补退出,省补接力:为保障海上风电平稳发展,广东、浙江、山东三省先后出台省补,为海上风电降本增效、实现平价上网提供窗口期;

3)2021下半年招标重启,平价项目批量涌现:山东能源集团渤中海上风电A场: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后第一个取得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标志着海上风电从政策上进入平价开发时代;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2022年4月4日上海市发改委公布其中标上网电价为0.302元/千瓦时,相比补贴时代的0.85元降幅超过50%,且低于上海的煤电基准价0.4155元/千瓦时。

因此,2021年海上风电“抢装潮”结束后,行业短期内会处于调整期,投资节奏放缓、订单竞争加剧,但长期来看“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景气度高涨。

3.海缆环节集中度高竞争格局优

(1)海缆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先发优势明显

海缆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海缆环节行业集中度均高于海上风电其余各环节,CR3市占率高达90%。目前,头部海缆企业主要包括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汉缆股份宝胜股份,仅这五家企业具备220kV及以上送出海缆的供货业绩。其中,第一梯队的东方电缆和中天科技合计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处于双寡头局面,亨通光电占据17%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的汉缆股份和宝胜股份近年来积极布局海缆业务,不断扩产拿单,目前市占率分别达7%、5%;第三梯队的海缆厂商大多为新进入者,大部分仍处于扩产期,供货业绩不足、技术积累有限,尚未获得较大市场份额。

头部海缆企业有较高程度的先发优势。从进入海缆市场的时间来看,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汉缆股份于2000年左右率先参与市场;宝胜股份于2016年切入,2021年时海缆业务营业收入已达15.09亿元。从产品技术及项目经验来看,东方电缆、中天科技和亨通光电在超高电压等级交直流海缆方面具备技术及项目工程经验,而其余海缆厂家则主要在35~66kV等低电压等级产品领域竞争,头部三家企业在后续高电压等级产品领域的竞争占据优势地位。

(2)高电压等级领域龙头地位稳固,低电压等级领域竞争趋于激烈

①高电压等级产品技术&业绩资质要求高,头部厂商拥有3-5年先发优势

目前有过500kV高电压等级海缆供货业绩的,仅有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三家头部企业,而大部分海缆海工项目招标通常对投标者提出业绩要求。以中广核浙江象山涂茨项目为例,公告明确要求近3年内的历史和业绩,同时需具备海缆出运码头。头部厂商壁垒高企,在330&500kV高电压等级产品领域占据优势地位,预计中短期高电压等级产品毛利率将维持在50%以上的高水平。

②中低电压等级产品格局变化,第二梯队厂商弹性够大

宝胜股份于2016年切入海缆行业,2021年时海缆业务营业收入已达15.09亿元。公司结合自身央企背景快速追赶,是国内高端海底电缆领域的后期之秀。目前,220kV及以下中低电压等级海缆领域竞争较为激烈,预计未来毛利率将维持在30-40%。

③新进者众多但受限于产能壁垒,1-2年内难以冲击行业格局

海缆需要通过码头及专门的海缆敷设船进行运输,但码头岸线资源日益稀缺,因此海缆基地建设周期较长,一般在2年及以上。目前大多数新进者新建海缆基地仍处于建设早期,因此1-2年新进厂商内不会对行业格局形成实质冲击。

海缆发展壁垒

1.壁垒变化

海缆环节行业壁垒自2020年开始发生变化,由之前的码头、立塔、技术、业绩资质四大壁垒演变为码头、立塔、技术、业绩资质、施工资质&敷缆船、产能区位布局六大壁垒。其中,码头、立塔、技术为硬性壁垒,业绩资质、施工资质&敷缆船、产能区位布局为软性壁垒。

(1)码头、立塔、技术为硬性要求

1)码头:海缆长度通常达到几公里到上百公里,应尽可能大长度连续生产,单公里重量可达40吨,运输困难,需要在码头附近采用大型收线地转盘存储。

2)立塔:海缆产品结构复杂,对绝缘偏心度的要求极高,随着海缆产品电压等级的提高,交流立塔的使用成为必须,结合海缆单根大长度大重量属性,配有交联立塔的海缆厂房必须毗邻海缆码头建设。

3)技术:海缆运行的水下环境复杂,强腐蚀、大水压的应用环境使得海缆对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性能要求更高,其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理、敷设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难度较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具备海缆生产能力,具备220kV以上海缆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更少。

(2)海缆招标方对历史供货业绩有严格要求

通常业主招标时要求海缆厂商具备至少2-3年供货业绩或拥有1-3份合同业绩且已完工,新进企业取得资质认证而后拿到订单的难度非常大,行业马太效应明显。目前拥有220kV以上海缆供货业绩的只有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宝胜股份、汉缆股份5家企业。但在35kV~66kV等低电压等级海缆领域,新进厂商如万达电缆、太阳电缆等已加入竞争,未来相关领域的业绩要求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放宽。

(3)2020年-2021年“抢装潮”期间,施工船成为新的软性壁垒之一

2020年1月,《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2021年12月31日之后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此引发了大规模“抢装”。期间海上风电安装船船源紧张,导致安装船月租金涨幅高达100%~200%。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自有海工船仍是制约新进者的软性壁垒之一。

(4)2022年国补退出、省补接力,产能区位布局成为新的软性壁垒之一

2022年国补正式退出,广东、浙江、山东三省先后出台省补,未来海上风电建设将主要由地方政府推进,区位优势成为新的软性壁垒。如广东省将产业发展目标与海上风电产业链建设相融合,提出到2025年,全省海上风电整机制造年产能达到900台(套),基本建成集装备研发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全产业链体系。

由于广东省阶段性招标项目释放节奏较快,东方电缆在广东省的订单规模占比较高,比重超过50%,在建的广东阳江基地将于2023年投产并为公司增加15亿元的海缆产能;中天科技侧重于江苏省,已有的南通基地以及在建的大丰基地,距离江苏省如东、大丰海上风电场较近,已有的广东汕尾基地也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区位优势。

2.硬壁垒:技术、码头、立塔等

(1)码头:资源稀缺审批难

海上风场选址逐渐由近海向远海渗透,连接海上风场升压站和陆上主网的送出缆长度可达上百公里,单根海缆一次性连贯生产,重量可达上千吨,运输困难。因此需要在码头附近就地生产和存储,需要敷设时可以直接装载至停靠在海缆码头的敷缆船,较长的海缆甚至需要一边生产一边装载至大型敷缆船。然而,优质码头属稀缺社会资源,2018年底,发改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发布《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计划》强调: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深入推进非法码头整治,促进科学布局,同时严禁危险化学品港口码头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2)立塔:海缆生产对设备要求较高,必须毗邻海缆码头建设

海缆产品结构较为复杂,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通常涉及VCV立塔交联生产线、CCV悬链交联生产线、盘框绞机等设备,其中VCV交联生产线主要设备依赖国外进口。悬链式交联工艺主要问题在于XLPE绝缘材料在熔融状态下产生“下坠”而造成绝缘偏心超标,垂直立式交联工艺应运而生。悬链式生产工艺不受厂房高度限制,生产效率高,同时厂房建设成本低。然而,海缆对绝缘偏心度要求极高,随着电压等级升高,交联立塔使用成为必须。结合海缆单根大长度大重量属性,配有交联立塔的海缆厂房必须毗邻海缆码头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海缆生产准入门槛。

(3)技术:海缆运行环境复杂,对生产技术要求极高

海缆运行的水下环境复杂,强腐蚀、大水压的应用环境使得海缆对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性能要求更高,其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管理、敷设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难度较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具备海缆生产能力,具备220kV以上海缆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更少。目前有过220kV以上供货业绩的,仅有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三家头部企业,三家公司曾在2019年交付国家电网舟山联网项目500kV海缆,也是首次实现了500kV干式交流海缆国产化。

软接头技术是大长度连续生产要求下无法回避的关键技术。中转运输条件及相关生产设备连续正常开机时间等限制了单根海缆的生产长度,导致不一定能完全满足线路长度的要求,此时需要用软接头将多根海缆进行接续从而满足一次性敷设的需求。两段电缆之间的接头处是性能最薄弱的地方,因此需要着力提升接头处的性能,确保海缆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相应的技术难度也不断增加。

3.软壁垒:业绩、敷缆船、产能区位布局等

(1)施工资质及施工船

海缆行业资质认证壁垒较高、时间较长。海缆属于电力电缆行业重要的细分领域,海缆企业生产相关产品需办理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产品CCC强制认证。此外,由于海缆维修及更换成本高、难度大,因而质量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就特定类型、应用领域的产品取得其他相应的资质、鉴定或通过客户认证。国内海缆在投用前一般需要花费一年以上的时间完成型式试验和预鉴定试验,风险大、投入大、难度大、时间长,行业新进入企业通常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因而面临较高的资质与认证壁垒。

我国现有海上风电安装船及敷缆船船源紧张租金昂贵,自有施工船队可节约成本。随着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的加速迭代,海上风电施工需要的专业施工船只仍然是制约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最大的短板。

大兆瓦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未来相当长时间段内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22年以来,根据目前公示的项目启动信息统计,全国已有近16.1GW海上风电项目启动,随着风机大型化和风场规模化,可以预见我国适用于大兆瓦风机的施工平台在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内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过往业绩

海缆维修及更换成本高、难度大,下游业主十分看重过往业绩。海缆的下游多为国企、央企电网业主等,公司品牌和历史业绩是重要的竞标参考指标,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树立品牌形象、积累业绩,部分产能可能因此闲置。因此,海缆行业呈现较为明显的“马太效应”,对于新进者而言,即便能实现技术攻关并做出合格的产品,如何获得产品运行业绩同样是极大的考验。

(3)产能区位布局

海缆厂商订单区位分布明显。经统计2020年至今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宝胜股份的订单区位分布数据,由于广东省阶段性招标项目释放节奏较快,东方电缆在广东省的订单规模占比较高,比重超过50%,亨通光电广东省订单比例达70%;中天科技侧重于江苏省,已有的南通基地以及在建的大丰基地,距离江苏省如东、大丰海上风电场较近;而宝胜股份福建省和山东省的订单比例较高。

产能基地布局会为海缆公司带来一定的区位优势。2022年国补正式退出后,未来海上风电建设将主要由地方政府推进,区位优势成为软性壁垒之一。如广东省将产业发展目标与海上风电产业链建设相融合,提出到2025年,全省海上风电整机制造年产能达到900台(套),基本建成集装备研发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全产业链体系。

海缆对码头和生产设备要求较高,扩产周期较长。海缆需要通过专门的海缆敷设船进行运输,通常要求海缆企业靠近江河湖海等水域,但由于近年来环保力度不断加强,码头岸线资源日益稀缺,从而对新进入企业或行业内原有企业扩产形成一定的壁垒。因此,海缆基地建设周期较长,一般在2年及以上,以起帆电缆北海基地为例,公司公告披露整体项目建设周期大约在4-5年。

多家新进者布局海缆业务,短期难以冲击海缆格局。由于“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高景气,海缆环节一枝独秀迎来行业高速发展期,近年来多家新进者布局海缆业务,不过目前其新建海缆基地仍处于建设早期,考虑到海缆行业中的产能壁垒,预计中短期内不会对海缆头部企业形成业绩冲击。

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

海上风电场的海底电缆的一端连接风电机组,另一端连接陆地升压站或集控中心,中间可能还要连接海上升压站或换流站。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场升高电压通常采用二级升压方案,即风电机组输出电压经箱变升压至35kV后,分别通过35kV海底电缆汇流至220kV升压站,最终通过220kV线路接入电网。因此,海上风电常用的海底电缆主要是35kV集电海缆和220kV送出海缆两种。下面详细了解下未来海缆发展的三大趋势:长度变长、电压等级提升、柔性直流应用占比提升。

1.海缆趋势1:海风项目平均离岸距离增加22%,海缆变长

据我们统计,截至2021年,已投运的75个海风项目(22.4GW)平均加权容量离岸距离为32KM。保守预计今年海缆将招标29个项目,规模在13.8GW,平均加权容量离岸距离为37.65KM,平均离岸距离增加17.64%。

2.海缆趋势2:电压等级提升

大型化趋势下,为减少回路、降低线路复杂度,减少投资成本,海缆电压等级将提升。预计未来场内海缆的电压将从35KV提升至66KV,送出电缆将从220KV提升至500KV。目前有6.8GW海上风电项目拟采用500KV海缆。

3.海缆趋势3:远海风电趋势下,柔性直流海缆应用占比提升

柔性直流海缆主要用于长距离电力输送以及新能源接入和并网,相比交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具有损耗小、电压稳定、传输功率大等特点。目前三峡青洲五、七海上风电项目拟采用±500kV柔直海缆。

4.市场规模测算

2025年海缆+敷设市场规模达304亿元,2022-2025年年复合增速达43%,单GW价值量维持在15-19亿元区间。在离岸距离增加与500KV海缆占比增加双重影响下,海缆环节单GW价值量稳中回升。

5.预计2024年国内海缆龙头加速获得欧洲订单

(1)欧洲海缆龙头市场格局稳定

欧洲海缆市场参与玩家主要有几大龙头,分别是普睿司曼(Prysmian)、耐克森(Nexans)、安凯特(NKT)、JDR等,市场格局稳定。

(2)相较国内,欧洲海缆技术要求较高

据Wind Europe统计,截至2020年,欧洲已投建海风项目平均离岸距离为52KM,对直流海缆需求多于国内。同时,欧洲海缆出于低成本考虑,倾向于用铝芯,但铝芯材料在加工工艺上难于铜芯。

(3)预计2024年起,国内海缆龙头新增欧洲订单将快速放量

1)从需求端出发,欧洲海风需求预计2025年起将出现明显提升,对应海缆订单预计从2024年起将快速增加。考虑欧洲本土海缆企业目前处于产能紧平衡状态,且产能扩张周期在4-5年,预计2024年将有一部分海缆订单外溢到其他国家,给国内海缆龙头出海机会;

2)从技术角度上看,国内海缆龙头在技术上已和海外龙头处于同等水平,目前国内龙头出海欧洲欠缺的是欧洲下游业主的信赖度。国内海缆企业主要可从两方面增加欧洲业主信赖度:a)有海缆产品投入欧洲市场应用,并经历一定产品验证和应用周期(一般在2-3年);

3)去欧洲本土建子公司,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4)国内海缆企业出口东南亚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以越南为首的东南亚市场是海风新兴增量市场,考虑该区域没有本土海缆企业,且国内距离东南亚市场较近,运输成本较低。相较欧洲海缆企业,国内海缆企业出口东南亚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相关公司

1.东方电缆:六大壁垒高企,龙头地位稳固

深耕海缆行业十余年,技术领先树立行业标杆。东方电缆成立于1998年,多年来专注于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多项产品研发居行业领先地位,是国内海缆龙头企业。2005年首次35kV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填补国内空白,从此致力于打破国外垄断,不断创新,同时牵头制定海底电缆国家标准,引领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力争成为行业标杆。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海缆系统营收占比过半。公司主要从事海缆系统、陆缆系统、海洋工程等三大板块业务,2022年Q1实现营收18.16亿元,同比增长25.60%。其中海缆系统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23.45%。

高附加值海缆业务营收占比高,六大壁垒共筑企业护城河。

1)码头:公司拥有宁波、阳江两大产业基地,其中宁波拥有我国最好的码头资源,阳江位于海上风电大省广东。

2)立塔:设备方面引进法国Pourtier重型框绞机、德国Troester1000kV和750kVVCV交联生产线等一批先进装备,将交联电缆的制造能力提升到了交直流1000kV3500mm2,占据电缆规格和电压等级的制高点。

3)施工船:公司拥有2艘国际级专业敷设安装船:东方海工01、东方海工02,可提供220kV及以下海缆的敷设安装服务。

4)业绩资质:海缆行业要求相关企业拥有2-3年的项目经验,而公司早在2005年就进入海缆行业,合作国企/央企众多,行业口碑好,项目经验丰富。

5)技术:目前拥有500KV及以下交流海缆,±535kV及以下直流海缆的系统研发生产能力,在大长度、软接头、特种海缆生产技术等方面优势突出。

6)产能:公司2021年海缆产量1,405.98公里、陆缆产量158,961.64公里,已有的宁波产业基地为戚家山、郭巨两大基地的产能为海缆30-40亿元,陆缆25-30亿元;公司在建的北仑、阳江两大基地将于2022、2023年陆续投产,到2023年底公司产能将超百亿元。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新建产能释放在即,2023年年底产能将超百亿。公司2022年来接连斩获10亿元以上大单。3月20日公司公告,中标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合计金额17亿元,是继2月份中标明阳青洲四项目后斩获的又一10亿元以上大单。该项目是首个500kV三芯海底电缆(含软软头)项目,产品为全球首创,彰显公司技术实力。

2.中天科技:海缆龙头设备产品双驱动,国内国外积极布局潜力大

设备施工双擎推动,海缆龙头乘风远航。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起家于通信光缆领域,并于1999年研发生产海底光缆,在国内率先建成海底光缆完整生产线,经过数十年发展,主要业务布局海洋系统、新能源、光通信、电力电缆四大领域,覆盖新基建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

公司主要通过中天科技海缆股份、中天海洋工程以及中天海洋系统三家子公司开展海缆业务。其中,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海缆和陆缆业务;中天海洋工程主营业务为海上风机基础工程及安装工程、海上桩基工程、吊装工程;中天海洋系统主要从事水下观测网络、水质监测系统、海工附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中天海洋系统30%股权。得美电缆系中天科技于2018年跨境收购的子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电缆及附件的生产业务,业务区域主要覆盖中东、欧洲、北非及巴西等国家或地区。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海洋系列业务在执行订单约70亿元。

公司创单季度最好盈利水平,光通信业务招标回暖推动盈利增长。2022Q1公司实现营收92.90亿元,同比下降13.32%,实现归母净利润10.16亿元,同比增长105.69%,盈利水平创历史单季度最高。

海缆龙头壁垒深厚,国内产能持续拓展,国外市场积极布局:

1)业绩资质方面:国内提质增效助力海上风电抢装潮,国际市场业绩创新高。2021年中天海缆服务的海上风电项目达21个(合计6.29GW,占比37%);中天海洋工程服务6个海上风电项目(竖435台风机合计1.75GW,占比10%)。2021年,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加拿大、越南、菲律宾、印尼、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斩获超20个订单,总计约1.6亿美元;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欧洲海上风电市场,2021年执行德国Tennet两个总承包项目。截止2021年底,中天海缆供货业绩覆盖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总里程超20000千米。

2)技术方面:专注研发,不断突破获得多项殊荣。2021年,中天科技为首的研发团队突破了全海深ROV非金属铠装脐带缆关键技术。此外,公司中标中海油“IWOCS脐带缆系统”集成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满足国内深水油气田的检修服务;“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柔性直流光纤复合海底电缆”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525kV柔性直流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系统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获2021年江苏省风电装备产业链重点项目。

3)施工船方面:海洋工程高效履约完成抢装潮,合资打造新一代海上风电船。公司自2019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的建设以来,在海工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投运当年即中标了3个总包项目及若干个分包项目,是业内唯一一家仅用一年时间实现从投运到分包,再到工程总承包跨越的企业。

4)产能方面:积极布局山东,海缆产能持续提升。4月16日东营市,中天科技海洋产业集团签约海缆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将形成年产中高压交/直流海底光电缆1000km,超高压交/直流海底光电缆500km的产能。此次积极布局山东海缆基地,将在已有的南通基地、大风基地、汕尾基地的基础上扩张海缆产能,加强龙头产能优势。而山东作为北方海上风电的大省,“十四五”期间,规划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个海上风电基地,总装机规模达35GW,到2025年,开工建设12GW,建成并网8GW。公司此次与东营政府签约合作,为未来开拓山东海风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3.亨通光电:掌握高电压等级技术,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

把握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运营需求,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公司成立于1993年,专注于在通信和能源两大领域,提供行业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面对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的运营需求,公司已形成了从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到工程运维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公司拥有完善海上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形成了从海底电缆研发制造、运输、嵌岩打桩、一体化打桩、风机安装、敷设到风场运维的海上风电场运营完整产业链。

海洋业务高速增长,业绩增速超70%。公司主要通过亨通高压、亨通港务、亨通海洋、海洋装备、亨通海工(亨通高压全资子公司)、亨通蓝德(亨通海工子公司)等子公司布局海洋业务。公司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93.52亿元,同比增长34.10%;实现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30.26%。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71亿元,同比增长27.44%;实现归母净利润14.36亿元,同比增长35.28%。截至2022年3月,公司合计拥有海底电缆生产、敷设、风机安装等海洋能源项目在手订单金额超30亿元。 

技术壁垒高企,国内拥有500kV及以上交/直海缆生产能力的三家厂商之一。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超柔矿物绝缘防火电缆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实现国际领先水平,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时具备500kV及以下交直流海缆软接头技术。

产品&工程齐头并进,全方位服务斩获大单。2021年,公司为华能、国家电投、龙源、中广核、三峡、粤电、浙能等能源商提供了从产品到工程到运维的全方位服务。

4.宝胜股份:结合央企背景积极布局,海缆业务带动盈利高增长

电缆巨头,产品线全面。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属于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公司于2004年8月上市,是全球线缆行业竞争力10强企业,根据2020年度《中国线缆行业100强企业榜单》,公司在线缆领域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二。公司主营各型电线电缆制造、系统研发及工程化服务,各型电线电缆产品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航空航天、核电、海工、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数字通信、新能源及超导等高端装备领域。

海缆业务成为重要业绩驱动力。公司22年Q1营收99.85亿元,同比增长11.8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8亿元,同比下降60.53%。2021年全年实现营收428.78亿元,同比增长25.07%,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3亿元,同比下降453.91%。其中海上风电板块实现收入15.08亿元,产销量分别为702、627公里,营收占比3.58%,毛利率38.66%,显著高于公司其他业务2021年后,公司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高压电缆及海上风电电缆业务。整体看公司各项费用比较平稳,管理费用率近年来有微幅上升系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加所致。

公司坐拥国内单体最大海缆码头、最高交联立塔。宝胜股份控股子公司宝胜海缆拥有201.7米全球最高的电缆交联立塔、5万吨级全国最大海缆码头、18万平方米全国单体最大海缆厂房,可为客户提供海底电缆、光缆、光电复合缆、特种缆及脐带缆等产品从设计、制造到安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结合自身央企背景,联手全球光纤冠军。公司对海缆业务布局始于2016年,后为实现海底线缆市场全覆盖,引进长飞光纤光缆,合资成立中航宝胜海洋工程电缆有限公司(宝胜海缆),其中宝胜股份占股70%。为抢占海缆行业制高点,宝胜海缆生产基地按照世界一流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公司坐落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额50亿元,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为国内单体最大。宝胜海缆码头直接毗邻厂房,码头依托长江深水岸线228米,最大可停靠5万吨级船舶,年电缆运输量可超过10万吨,是国内单体最大的海缆码头。 

合资方长飞光纤深耕研发,光纤业务实力世界领先。长飞光纤背靠华信邮电、德拉科通信和长江通信坚持自主创新,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工艺设备开发-新产品发布的高效研发体系,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了三种主流预制棒制备技术的公司,也是全球仅有的三家掌握下一代通信用超低衰减单模光纤和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高带宽OM5多模光纤制备技术的公司之一。

来源:xueqiu日期:2022-11-09